是中医经典方剂,出自《医学心悟》,属于祛痰剂,具有化痰熄风、健脾祛湿的功效,主治风痰上扰证,临床广泛应用于眩晕、头痛等属痰湿壅盛者。以下是综合整理的相关信息:
一、药物组成与剂量
基础方剂(现代常规用量):
半夏4.5g: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。
天麻3g:平肝熄风,止眩晕。
白术9g、茯苓3g:健脾祛湿,治生痰之源。
橘红3g:理气化痰,助痰消气顺。
甘草1.5g:调和诸药,缓半夏毒性。
生姜1片、大枣2枚:调和脾胃,制半夏之毒。
煎服法:水煎服,每日1剂,分次温服。
二、功效与主治
核心功效
化痰熄风:针对风痰上扰所致的眩晕、头痛。
健脾祛湿:通过白术、茯苓健脾以绝痰湿生成。
适应症
主症:眩晕头痛、胸膈痞闷、恶心呕吐、舌苔白腻、脉弦滑。
现代应用:耳源性眩晕、高血压、神经性眩晕、癫痫、面神经瘫痪等属风痰上扰者。
三、方解与病机
病机:脾虚生湿→湿聚成痰→肝风夹痰上扰清窍。
配伍特点:
标本兼顾:半夏、天麻治标(化痰熄风),白术、茯苓治本(健脾祛湿)。
药性协同:橘红理气助化痰,姜枣护胃减毒。
四、临床加减与禁忌
加减应用
眩晕甚:加僵蚕、胆南星增强熄风。
头痛剧:加蔓荆子、白蒺藜祛风止痛。
呕吐重:加代赭石、旋覆花降逆止呕。
禁忌
阴虚阳亢或气血不足之眩晕禁用(方中多温燥药)。
孕妇慎用(半夏有毒性)。
忌与乌头类药材同用(如川乌、草乌)。
五、与同类方剂对比
方剂 特点 主治
半夏白术天麻汤 化痰熄风为主,兼健脾祛湿 风痰上扰证(眩晕、头痛伴痰湿)。
天麻钩藤饮 平肝潜阳+清热安神 肝阳上亢证(头痛眩晕伴面赤易怒)。
温胆汤 理气化痰+和胃安神 胆郁痰扰证(心悸失眠、痰多胸闷)。
六、重要文献摘要
《医学心悟》:“眼黑头眩,风虚内作,非天麻不能除;痰厥头痛,非半夏不能疗。”
现代提示:本方需辨证使用,避免误用于非痰湿型眩晕。
以上信息综合了多篇权威文献,具体应用需由中医师辨证施治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